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不可隔斷的關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錨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根本目標,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在促進人的現代化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前提,全體中國人民的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識。沒有全體人民的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無從談起。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將實現全體人民的現代化作為目標追求。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更加注重人的現代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明確的時代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立足于人口規模巨大的基本國情,通過不斷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來切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v觀人類現代化史,中國式現代化的任務難度之大、輻射范圍之廣、價值意義之高乃世所罕見、史所罕見。我國十四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為促進人類的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我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將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中國式現代化,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夢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除此之外,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在此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到二○三五年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做大蛋糕”“做好蛋糕”的前提下“分好蛋糕”,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協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民族復興不僅要求物質上繁榮富強,還要求精神上自信自強。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美好的物質生活需要,又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需要。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能夠創造出經濟發展奇跡,很大程度與其豐盈的精神意蘊息息相關。中國式現代化自覺賡續以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筑牢中國人民精神家園,激發全體人民奮進意志;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傳統美德;積極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精粹,在與世界優秀文化的交往互鑒中貢獻中國智慧??傊?,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發展、創造出繁榮的物質文明,還創造出與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相連、與社會主義精神向度一致、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的精神文明,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個民族健康生存與永續發展的根本前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與重要維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等生態理念,澄清和闡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論內涵;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構建系統的生態修護、保護、補償機制體制;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系統性變革,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實現生態問題根本扭轉,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生態效益持續提高。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經濟發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的現代化。
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堅持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鮮明特征。歷史與現實雄辯證明:多元一體、兼容并蓄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根本原因,“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中國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把和平與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原則,始終強調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會走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道路,更不會給世界造成混亂,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始終堅持政治互信、互利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公平正義的交往原則,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于新的動蕩變革期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穩定性。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堅持和平與發展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主旋律,中國式現代化秉持著中華民族崇尚和平的精神特質,必將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執筆人:魯明川 來源:學習時報)